当前位置:首页 > 自动驾驶 > 正文

低端自动驾驶产业基地

接下来为大家讲解低端自动驾驶产业基地,以及低端自动驾驶产业基地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简述信息一览:

华为不造汽车,但自动驾驶汽车人工智能芯片这片阵地必须拿下

1、华为通过数字座舱进入汽车领域只是试水,进一步布局自动驾驶汽车芯片领域才是关键。 ● 华为自动驾驶网络架构 华为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在接受媒体***访时曾表示华为不会制造整车,但华为会造车联网模块、汽车中的电子部分,而且还可能做全世界最好的。既然如此,那华为定必会抢占车联网和自动驾驶这两个领域的主导权。

2、最近,任正非又一次强调了“华为不造车”的主旨,核心就是“不允许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出现‘华为’或‘HUAWEI’标识”。

低端自动驾驶产业基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月25日,在华为内部网站心声社区刊出了一份名为《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的内部文件,文件内容显示:“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该文件的签发人正是任正非,同时文件末尾处还标注“本文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年”。

4、另一家是华为,它一直坚称自己绝不造车,却研发了一大堆与智能 汽车 相关的技术。近日, 华为又公开了两项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专利,这两项专利分别是“一种激光雷达”和“行人再识别网络的训练方法、行人再识别方法和装置”。

何小鹏焦点对话:华为自动驾驶只能算「准量产」,P5会更好

回归到产品上,何小鹏认为 P5 的城市 NGP,表现不会比华为差—— 因为「华为没有做到量产」 。 何小鹏认为,目前华为 ADS 仅限制在少数城市,比如上海,只能算是「准量产」。他甚至表示这条路线小鹏也做过,做了的话的确不错,但是适用范围很窄。 至于什么叫真正的量产,何小鹏认为关键在于 「数据」 。

低端自动驾驶产业基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动驾驶发展没那么快,玩家无需焦虑

寒武纪行歌(南京)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平也发表了对自动驾驶落地进度的看法,他认为,L2级别自动驾驶或者说辅助驾驶将会快速普及,并且长期存在,但L4到来的时间会比较久,可能仅仅会在一些受限的场景下陆续出现。 具体到企业层面,王平认为,随着自动驾驶的加速发展,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呈指数级上升,对算力的需求也不断攀升。

因此余凯呼吁行业不应对自动驾驶过于焦虑,因为行业发展没有那么快。要到2025年做到合理性价比下,高速NOA实现如丝般顺滑体验,同时要有相当的投入,把城区NOA做到可用。 其实技术的发展与用户体验的提升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自动驾驶的发展同样如此。

面对行业内近两年的智能驾驶算力内卷和算力焦虑,余凯表示对于自动驾驶不要过于焦虑,行业发展速度没有想象的那么快。从工程技术上看,对于自动驾驶的芯片而言,现阶段无论算力是几十TOPS还是 和1000 TOPS,其实用户端体验上并没有那么大的区别。

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还取决于消费者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接纳程度。公众的观念转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来逐步建立信任。因此,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提升接受度也是普及道路上的一大挑战。政策层面的支持不可或缺。***需出台相关政策,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加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最后,驾驶体验的提升也值得一提。电动汽车起步迅速,行驶平顺且无声,带给你高性能跑车般的加速感受。同时,诸如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配置的融入,更增添了驾驶的便捷性和智能化。综上所述,电动汽车在解决里程焦虑问题的同时,凭借其众多优势,已经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日常出行需求。

传闻12月会放开L3级别自动驾驶汽车上路,但也有人说快放开L4上路更有价值...

1、最近多方消息源都在说,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通知应该会在今年发布,那看来放开L3自动驾驶是大概率事件了。但看了下相关的评价,虽然L3标准箭在弦上,但对车企来说反而会带来很大的管理成本,性能卖点上和L2+的差异又不大。

2、此次《试点意见稿》的发布,可以视为我国对放开L3级、L4级自动驾驶车辆上路的前奏。虽然目前还无法实现政策对L3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真正放开,但至少,日程已经开启。

3、中国工信部制定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标准说得更明确,它将L3级定位为“有条件自动驾驶”。所以,即便是L3级别的自动驾驶,与很多人想象的“躺着开车”不是一回事儿,二者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其次,我们需要知道,所谓的L3牌照,只是一个“测试牌照”。

4、【太平洋汽车网】国家不允许l3自动驾驶上路。按照国际自动驾驶技术分级标准标准,L3级别车辆在特定环境中可以实现自动加减速和转向,不需要驾驶者的操作,驾驶者只需要注意监控路况,以便应急时刻监管。

唐锐:实现封闭园区里的L4,用不了10年

对于很长时间之内,高速跟城区恐怕很难实现L4,甚至L3,唐锐是同意的。但是他还有另外一个判断,认为在封闭园区里的L4,确确实实有可能不需要花十年的时间。

第第三条是无人驾驶,只不过它要不就是非无限题库,要不就是它可以不考100分。 纵目科技创始人、CEO唐锐认为,园区L4应该是会先落地的,没那么快,因为那些应急机制建立不起来,责任转移不出去。

纵目创始人唐锐曾有14年 汽车 半导体的研发管理经验;团队中还包含了原奇瑞 汽车 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陈卓超等多位国际一流Tier1的高管和技术专家;在2016年开始组建技术团队后,也引进了曾在Zoran与CSR公司担任高级研发经理的王凡等AI人才。纵目对车厂的量产流程,如何控制产品成本有清晰、清醒的认识。

唐锐给出了这样的观点:“在高速上会以L2为主,低速上是LL4,这两个系统可能会合并到一个系统中来,被消费者广泛地使用。” 以下是汽车商业评论整理的此次圆桌讨论内容,此处略有删节。 B端已经实现,C端应该看重场景和功能 “ 我们平时讲的时候往往会把无人驾驶跟自动驾驶混为一谈。

关于低端自动驾驶产业基地,以及低端自动驾驶产业基地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